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用平台 > 信息发布 >

    平台信用信息应用(六)

    【连载下集十五,(总43期)】
    平台信用信息应用(六)
     
    五、基于市场信用信息应用的贷款产品创新
    前两期连续讨论了市场信用信息对接和信息对称的问题,其场景假设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期以前两期内容为基础,给出商业银行基于市场信用信息应用的贷款产品创新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实践予以验证。
    (一)产品概述
    1、拟创新产品名称:信用验证贷款 (LCT.——loan of credit test)
    2、产品创新定位:结构型贷款产品,属于金融工程产品创新范畴。
    3、产品创新释义和功能目标
    (1)释义:产品创新遵循金融工程原理,按照“贷款产品+信用信息+X”结构型贷款产品模式,在“银行与企业”借贷关系中嵌入“市场信用信息供给源”,贷款的供给侧由“贷款方”单一型模式变成“贷款方+市场信用信息供给源”的结构型模式,即“供给侧结构型”贷款。
    (2)功能目标:本案的市场信用信息供给源由协会的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基库和银商信用基库构成,从企业信用价值(前者)和还款信用(后者)全面揭示企业的信用状况,以实现信息对称帕累托最优,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
    (二)产品创新的依据
    1、理论依据。制度属于系统范畴,系统问题需从系统上予以解决,即将“公共信用+金融信用+企业源信息+资信评级”低能级信息对称模式转换成“社会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市场信用+行业公共信用”高能级信息对称模式,实现信息对称帕累托最优,因此,商业银行贷款的信息对称模式再造势在必行。“企业源信息+资信评级”与银行的“义务+购买服务”关系转换成“市场信用+行业公共信用”与银行的“产品利益相关关系”,超出了传统贷款产品的经济关系范围,所以,运用金融工程进行贷款产品创新在所必然。
    2、政策依据。多年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党和政府不懈的政策取向。本案将传统贷款经济关系定义为“银、企两点型”,拟创新贷款产品经济关系定义为“供给侧结构型”,与中央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高度耦合。
    3、实证依据:银商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成功实践和业绩,被列为全国普惠金融示范单位,银商信用基库能满足产品对企业还款信用信息供给要求;上海市物流协会“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研发和试点成功,2018年列为上海市创新示范项目并已具备推广复制技术能级,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基库亦可满足产品对企业信用价值信息供给的要求。
    4、 市场依据。中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分析,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7%,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 97.3%,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过 80%,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60%,上缴利税占 50%。中国发明专利的65%、企业技术创新的 75% 以上和新产品开发的 80% 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融资难融资贵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拖了国民经济发展后腿。2019年中小企业外需增长空间受到限制,融资供需矛盾等问题愈发严重,面对当前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宏观导向和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到了根治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时刻,中央最近明确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对本产品创新和推广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中小企业面大量广,产品创新的功能目标是实现信息对称帕累托最优和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与银行和企业的根本利益一致,产品的推广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产品入市将贡献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中小企业发展红利,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示范意义。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贷款难、贵问题的根源不在银行,也不在企业,在于市场信用信息供给源制度缺失。中小企业贷款难、贵问题与信息对称呈正相关关系,实践证明,只要低能级信息对称模式不改变,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或无解,破解的途径是将“企业源信息+资信评级”转换成“市场信用+行业公共信用”。
    (三)、产品推广的相关措施
    1、“结构型”银行贷款产品的分层创新
    “结构型”贷款产品以信用贷款为原点,但不局限于不局限于用贷款,根据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创新,以达到普惠效应。产品分层创新的前提是遵循“贷款产品+信用信息 + X”结构型贷款产品模式,按照风险可控、
    合作多赢原则开发分层贷款产品。其中:
    (1)“X”指分层标志,如保险、担保、抵押、质押,又如订单、供应链金融,再如行业特色、企业接款账户的多样性(基本账户、一般帐户、专用账户、自动还贷账户(用于循环使用贷款)、企业负责人个人账户等),等等。制定严密的产品分层规划,建立工作组与银行、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金融工程研究院,潜心基础研究、有序开发分层产品。
    (2)风险可控指风险经营的技术体系。一般包括:有利于发挥各利益相关者在贷款前、中、后全程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制度安排(机制),风险分散、转移和资产证券化解决,有利于深化金融衍生品等技术储备和创新预案。
    2、资源配置
    (1)政策资源供给方面。本产品创新涉及四项重大政策,即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相关政策、普惠金融相关政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和完善我国信用信息供给系统相关政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组织核心力量研究政策措施,既要用足用好已有政策措施,又要善于用市场引导政策创新,争取政策资源配置持续优化。
    (2)制度资源供给方面。本产品创新涉及银行系统多项运营机制,如产品创新、风控、普惠金融操作和市场信用信息供给源运行等,需要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良好的机制对本案的运作和前景具有重大影响。市场信用信息供给源应与银行系统保持密切联系,与之建立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
     
    下一篇:连载下集十六(总第44期)

    发布于:2019-08-26

    上一篇:平台信用信息应用(五)

    下一篇: 平台信用信息应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