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用平台 > 信息发布 >

    信用信息交换机制(一)

    【连载下集十八,(总46期)】
    信用信息交换机制
     
    信用信息供给和需求是发挥信用信息效用的基础,38至45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了肯定。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规模向质量发展的历史转折时期,信用制度建设也正由有与没有向有效转化,信用信息供给和需求已然存在,信用信息应用的普惠局面正在快速形成,关键在于信用信息交换的质量,效率源于质量,而良好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则是效率的保障。本期开始,从技术和政策两个层面阐述信用信息交换机制。
    一、相关技术分析   
    (一)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分析
    信用信息的质量由公信力、针对性、正确性、合规性、标准化和供给源的稳定性等指标来衡量。良好的信用信息的质量有助于贷款和其他形式投资良性运行,公共征信体系和市场信用体系无一例外。所以,信用信息交换机制需要有效的公共政策供给和信息持续供给。下面从国外典型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和国内CVL.金融创新产品系统的信息对接方案两个方面论述。
    1、国外典型信用信息交换机制介绍
    美国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实行私营模式,及通常所称市场征信模式。邓白氏公司占据美国企业信用信息90%市场,鉴于践约信用领域市场信用信息为主导,将邓白氏信用信息交换模式为国外典型模式顺理成章。本章节结合《征信体系和国际经济》(世界银行全球征信调研报告)相关内容展开分析。
    (1)不同种类企业贷款的信用信息需求分析:
    A、财务报表型放贷机构的贷款决策突出依据借款企业财务表测评的信用状况。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反映出的财务实力与获贷几率成正比,适合于财务报表信息丰富的大型企业或者超强小企业,通常由商业银行按传统方式操作。
    B、资产支持型放贷机构的贷款决策注重应收账款和存货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的估值及其流动性。传统财务比例,不如以比率计算的抵押物价值重要,尽管25%的资产抵押贷款是由保理业务形式实现。提供资产支持型贷款的机构主要有企业财务公司和大中型商业银行的资产抵押贷款部门,二借款方一般是处于产业链中游企业。
    C、关系型放贷机构的贷款决策依靠对与客户长期借贷关系中积累的软性定
    性信息,诸如信用质量、企业家经营水平和可靠程度,换言之,贷款与否及利率高低取决于银行信贷员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相互信任程度。这类信贷技术适用于小型社区银行,而借款方一般是透明度不高的小型企业。
    D、信用评分是统计学技术(常用的有逻辑回归和差异分析等)在企业贷款信用评估中的应用。过去四十多年中作为个人信贷业务的主要技术,近十多年来在商业信用中广泛应用,局限于(微型商业贷款)。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大型银行并逐步应用于小型银行。
    E、商业信贷型贷款,机构凭借理解借款人的产品市场方面的信息优势,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贷款技术,且具有无可替代的微观作用和宏观效能。由于贷款与产品交易的对应效应,机构在贷款早起即可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借款人发生财务危机是比其他贷款机构更具有权益保障。
    (2)正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的理论依据
    国外典型信用信息交换,分为非正规的双边交换和多边交换形式。双边交换交换形式系一方同意另一方共享信息,一般为非正规的。多边交换通过公共征信系统或私营信息交换公司实现,交换广泛性须以正规为前提,而质量要求则是正规的充要条件。正规信用信息交换的前瞻性是显然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正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是降低小企业信贷市场信息共享协调成本的唯一途径。
    B、正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为放贷机构提供了实时地观测客户与其他放贷机构执行合同的情况的机会。
    C、正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既可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有利于促进贷款市场良性竞争。
    (3)正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的实证经验
    A、提供的信息和数据
    包括但不限于:过去13个月的交易总次数、最高信用额度、每个账龄档位的交易还款数百分比。账龄档位指相应时段内对应的发票付款状态,分为正常、30天内预期、31-60天预期、61-90天预期、超过90天预期。根据这些信息编制交易记录统计表,取名“还款指数”,详见下表:
    还款指数表

    还款指数 还款情况
    100 预期按时还款
    90 贴现还款
    80 按时还款
    70 预期15天
    50 预期30天
    40 预期60天
    30 预期90天
    20 预期120天
    注:以上信息须来自不同的贷款机构的过去13个月至少四次交易记录。
     
    B、正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的实证效应
    正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即信息共享机制,宏观层面实证研究显示,其对总体经济表现有显著影响。第一,是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融资成本的有效手段。第二,正规信用信息交换系统健全且高效的国家,银行贷款规模与GDP的比值就越高。第三,信用风险与正规交换的指标成反比。
    上述信息共享的增值功能,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较为欠缺。
    (4)评价
    A、邓白氏公司提供的信息更受信用评分型和商业信贷型贷款机构青睐。对上述五类贷款都是有用的,深受这些机构,但其重要性在各类机构间有这明显差异。
    B、从邓白氏提供的信息内容来看,其有助于债项而非主体评估。作为借款企业主体综合资信评估或需另行安排,或予以忽略,但对信用评分型和商业信贷型贷款机构尤为敏感,忽略并不明智。
    C、没有逃脱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魔圈。为企业提供外部融资的信贷市场,信用信息质量和可获得性是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这对小企业更具挑战:信息弱势和贷款的固定成本高。
    (注:以上分析揭示了建立行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前瞻性、先进性,以及开发CVL.金融产品创新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下一篇:连载下集十九(总第47期)

    发布于:2019-09-25

    上一篇:平台信用信息应用(八)

    下一篇: 信用信息交换机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