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用平台 > 信息发布 >

    信用风险管理(一)

    【连载下集二十三,(总51期)】
    信用风险管理(一)
     一、主权信用风险
    (一)主权信用评级基本概念
    1、主权信用评级的定义
    主权信用评级是对主权信用风险的评定,即指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
    2、主权信用评级的实质
    (1)国际上现行的主权信用评级,其实质是对受评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简称对偿债履约意愿和能力的判断。
    (2)国际未来主权信用评级,其实质是对受评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和非偿债内容的国际履约意愿和能力的判断,简称对偿债和非偿债履约意愿和能力的判断。(注:对应下面“主权信用评级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的结论)
    3、主权信用的风险因素(评估内容)

    (1)偿债履约意愿和能力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人均GNP(千美元)、年均实际GDP增长(%)、年均消费价格通胀率(%)、相对于GDP的中央财政年均盈余(%)、相对于GDP的资本项目年均盈余(%)、相对于出口的外币债务(%)、IMF的工业化国家分类(1=工业化;0=非工业化)、外币债务违约(1=违约;0=未违约)、某国和美国相同期限的政府债务之间的利率差、金融部门潜在问题资产占GDP的百分比、金融系统因政府而产生的或有负债与GDP的百分比、.私人部门信贷增长的变化率、实际汇率变量(用购买力评价作为均衡基点)。

        (2)非偿债履约意愿和能力的风险因素。原则上应包括:国际规则(宪章、公约、双边和多边协议、国际关系原则等)的参与及执行状况、对国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对国际关系稳定的贡献度等。(注:有待主权信用评级新体系面世)
    (二)主权信用评级机构
    1、传统机构。目前,国际上共有70多家信用评级机构,其中标准普尔、
    惠誉和穆迪位居全球三大之列,基本上不受什么监管。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占据了世界99%的评级市场,处于极端垄断地位。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基本大同小异,在对一家企业或者市政机构进行评级时,通常指定一位主分析师负责评估其信用可靠性,提供评级推荐。而评级的最初决定和最后更改都由评级委员会进行,公布评级后,还会跟踪评级对象的信用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标准普尔公司(S&P)创立于1860年,顺应欧洲投资者希望更多的了解自己在美国新发展的基础设施的资产的愿望而创建,其业务侧重于企业评级。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y's)创立于1909年,首创了对铁路债券信息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对公用事业和工业进行债券信用评级,其业务侧重于机构融资方面。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Fitch ratings)创立于1913年,规模小于标准普尔和穆迪,其业务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
    2、新评级机构
    (1)主要新评级机构介绍
    据报道,2009年5月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方法,是我国评级机构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大公主权信用评级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中央政府按照契约规定在未来偿还其商业性金融债务的意愿和能力的评估,评级结果所反映的是作为债务人的中央政府对其债务违约的相对可能性,评级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整体信用价值。
    另据报道,2012年10月大公国际联合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在京宣布,联合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不代表任何国家和集团利益,是非主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其中,大公国际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拥有中国政府特许经营的全部评级资质;俄罗斯评级公司是一家独立信用评级机构,获得俄罗斯联邦财政认可;伊根-琼斯评级获得了美国证交会颁发的“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资格。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力求推动国际评级体系改革,总部将设在香港,计划用五年时间构建起新型国际评级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向全球提供信用评级,五年内建立统一的国际评级标准,构建国际评级监管体系,形成参与全球评级的能力。
    还据报道,2010年9月欧盟成立了超国家性质的泛欧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并随后将评级机构纳入欧盟的监管体系中。目前,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已着手对上述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方式进行调查,以确定其流程是否足够严谨和透明。泛欧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主席史蒂芬·迈耶尔说,信用评级机构对“银行的评级很重要,因为此类评级与主权评级和政府债券有互动关系”。
    (2)新评级机构成因分析。第一,虚假和失实。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公司丑闻和互联网泡沫崩溃,到2007年次贷危机,以及美国主权信用降级,传统机构(主指国际三大,下同)评级机构不但未能及时向市场发出示警信号,还在关键时刻进一步恶化危机。第二,违背独立性原则。传统机构充当信用评级独立性沦陷,例如欧债危机充当美国政治工具,又如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高估(AA+)和对我国主权信用评级(A+或AA-)的低估,充分体现了双重标准。
    (三)主权信用评级的创新
    1、主权信用评级面临重大历史转折。现行的国家主权评级是西方体系下的
    产物,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垄断了国际主权评级,主权信用评级成了西方霸凌主义的工具之一,后发展国家长期承受主权信用评级西方霸凌。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的迅猛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亚投行的出现以及全球范围去美元化浪潮,尤其是我国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和军力的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人民币石油交易系统的实施和推进,西方体系在全球范围受到挑战,一霸独尊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进入解体模式,东方体系正在崛起,世界格局正朝着东西方体系转换的方向演进,主权信用评级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期。
    2、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创新。其核心包括的目标和内容,而且是革命而非改良,唯有寄希望于国内和国际业界的不懈努力。具体分析如下:
    (1)目标方面。主权信用评级应当全面反映偿债和非偿债履约意愿和能力,所以偿债和非偿债双重目标是客观反映一国主权信用状况的内在要求。传统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反映的是偿债履约意愿和能力单一目标,究其原因,一是主权信用评级从单一目标向双重目标过渡的自我完善过程,二是单一目标有利于西方霸权主义的全球推行。
    (2)内容方面。内容创新以目标创新为基础,偿债意愿和能力的分析评价的内容已然成型,其完善也仅是技术问题。而非偿债医院和能力的分析评价内容则与新国际秩序相关,其界定必然不会一帆风顺,本文上述给出的非偿债履约意
    愿和能力的风险因素,即分析评价内容谨为理论层面的探讨,要付诸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推陈出新。
    (1)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分析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进军国际主权信用评估领域,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该领域话语权的重视程度。大公董事长对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级原则的评价:世界最大债务国利用国际评级话语权,高估国际债务体系国家信用,低估国际债权体系国家信用,把债权国利益输送给债务国,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评价诠释了大公一定程度涉足主权信用评估的国际背景,同时也反映出大公对国际主权信用评估变革认知的局限性,即仍停留在偿债意愿和能力判断的单目标而非偿债和非偿债的双目标度,需要循序渐进。
    (2)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分析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不代表任何国家和集团利益和非主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定位,表达了其独立公正的评级立场,其五年计划用的目标中包括了构建新型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架构、评级标准和构建国际评级监管体系以及全球评级能力,没有提及主权信用评级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分析人士认为,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是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短期之内恐怕很难打破。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尚缺少国际认知度,打破三大传统评级公司的垄断地位并非易事。
     
    以及下一篇:连载下集二十四(总第52期)

    发布于:2019-10-22

    上一篇:信用信息交换机制(二)

    下一篇: 信用风险管理(二)